EN

我们已经准备好了,你呢?

融汇全球资源 共创美好未来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>常见问题

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“工业粮食”。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,2025年前七个月,我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额达到1146.2亿美元,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。然而,7月份计算机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9.6%,至168.4亿美元,已连续第四个月出现负增长。这一趋势不仅反映出外部环境对我国信息技术产品出口的冲击,更深层次地揭示了我国在高端芯片领域对外依赖的现实,凸显了优化集成电路进口结构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。

image.png

图片来源:摄图网

当前,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和消费市场,对高性能计算芯片、存储器、专用集成电路(ASIC)等关键元器件的需求持续攀升。尽管国内在中低端芯片制造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,但在高端逻辑芯片、先进制程处理器、高带宽存储器等领域,仍高度依赖进口。因此,集成电路进口长期位居我国单一商品进口额前列,甚至超过原油,成为国家战略性物资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近年来,美国频繁调整对华科技出口管制政策,限制高端芯片及制造设备对华出口,直接影响了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正常运营与技术升级。例如,对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、AI训练用GPU等产品的禁售,迫使国内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发展面临“卡脖子”风险。在此背景下,企业为维持生产,不得不加大在成熟制程芯片和替代性产品上的集成电路进口力度,导致进口结构发生变化,成本上升,供应链稳定性受到考验。

外部压力正加速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自主创新步伐,减少集成电路进口依赖。国家层面持续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,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要提升集成电路设计、制造、封装测试全产业链能力。各地纷纷设立专项基金,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。中芯国际、华虹半导体、长江存储等龙头企业在先进制程、存储技术方面不断突破。

与此同时,企业也在积极调整供应链策略,通过多元化采购、库存管理优化、技术替代方案研发等方式,降低对集成电路进口的依赖。部分科技公司开始与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合作,定制符合自身需求的专用芯片。此外,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,我国也在拓展与欧洲、日韩及东南亚国家在半导体材料、设备和技术服务方面的合作,丰富集成电路进口渠道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集成电路进口并非单纯的“被动依赖”,而应被视为技术追赶过程中的阶段性策略。通过引进先进产品和技术,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,还能为逆向工程、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供参考。关键在于,要在“引进来”的同时,加快“走出去”和“自主创”的步伐,实现从“以进补缺”到“以创代进”的转变。

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自动驾驶、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,全球对高性能、低功耗集成电路进口的需求将持续增长。我国若能把握这一历史机遇,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,完善人才培养体系,优化产业政策环境,必将在全球集成电路格局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。

综上所述,当前我国面临的集成电路进口压力,既是外部遏制的结果,也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催化剂。唯有坚持自主创新、开放合作、安全可控的发展路径,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,构建起稳定、高效、自主的集成电路供应链体系。

苏美达国际技术贸易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9年3月,是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(证券代码:600710)的核心骨干企业,隶属于世界500强排名第281位、中央直接管理的53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——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
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: 4006979616,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。在线咨询

我们已经准备好了,你呢?

融汇全球资源 共创美好未来

咨询客服
电话客服

4006-979-616

微信公众号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