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下旬,全球航运市场再度释放出深度调整的信号。SCFI已连续第十周下跌,周跌幅达2.0%。这一“十连跌”走势不仅刷新了年内最长连续下跌纪录,更反映出当前全球海运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,航线运价整体进入下行通道。
图片来源:摄图网
此次下跌并非局部现象,而是覆盖全球主要贸易航线的普遍趋势。在SCFI指数所涵盖的四大核心航线上,航线运价均呈现全线走低态势。其中,中美航线跌幅尤为显著:美西(洛杉矶)航线运价本周续跌3.5%,美东(纽约)航线也下降2.6%。与此同时,亚欧主干航线同样未能幸免,欧洲航线运价周跌幅高达7.2%,地中海航线也下滑1.7%。四大主干航线集体下探,标志着此前由供应链拥堵和运力短缺推动的“高运价时代”已逐步退潮,市场正加速回归常态。
航线运价持续走低的背后,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首先,全球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是根本原因。尽管欧美市场通胀压力有所缓解,但高利率环境持续抑制居民消费意愿,零售库存仍处于相对高位,补货需求疲软。尤其在电子产品、家具、服装等传统海运主力商品领域,订单量同比明显下滑,导致对集装箱运输的需求减弱。
其次,航运供给端的改善进一步加剧了航线运价下行压力。过去两年,全球各大船公司为应对运力紧张,纷纷加速新船交付。如今,这批新增运力正集中释放,市场有效运力显著提升。同时,随着全球港口拥堵状况大幅缓解,船舶周转效率提高,实际可用运力进一步增加。供需天平的倾斜,使得船公司在航线运价上的话语权减弱,不得不通过降价来争夺有限的货量。
此外,市场预期也在影响航线运价走势。面对持续低迷的货盘,货代和航运企业普遍对未来数月的市场持谨慎态度,提前采取降价促销策略以锁定客户和舱位。部分船公司甚至推出“零运价+附加费”或大幅降低燃油附加费等促销手段,进一步拉低了整体运价水平。这种“以价换量”的竞争策略虽能短期提振出货,但也加速了运价的回调进程。
值得注意的是,航线运价的回落对不同市场主体影响各异。对于广大出口企业而言,运费成本的下降无疑是一大利好,有助于缓解成本压力。尤其是在当前外贸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较低的物流成本成为企业稳订单的重要支撑。然而,对于航运公司而言,持续的运价下跌则意味着盈利空间被压缩,部分中小船企可能面临经营压力,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整合。
展望未来,航线运价的走势仍将取决于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。尽管传统“海运旺季”临近,欧美零售商或开启季节性补货,可能带来短期需求回升,但考虑到当前库存水平和消费前景,反弹力度或有限。多数分析机构认为,2025年下半年航线运价整体将维持震荡偏弱格局,难现大幅反弹。
总体来看,航线运价的“十连跌”是全球贸易回归理性、供应链逐步修复的必然结果。它既是对前期异常高运价的修正,也预示着海运市场正进入一个更为平稳、竞争更为充分的新阶段。对于产业链各方而言,如何在低运价环境中优化物流策略、提升运营效率,将成为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。
- 上一篇:机电产品出口持续领跑 外贸“向新”动能强劲
- 下一篇:没有了!
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: 4006979616,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。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