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全球航运业在经历疫情后的剧烈波动后逐步回归常态,但运营成本压力与服务质量要求却持续攀升。在此背景下,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——地中海航运(MSC)近日宣布一项重要收费调整:自2025年11月1日起,将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收取“护损费”(Container Care Fee)。这一举措旨在提升集装箱设备质量、优化修洗箱流程。作为国际物流的核心载体,集装箱的维护状况直接影响货物安全与运输效率,MSC此次推出的护损费政策,不仅是企业运营策略的调整,更折射出行业对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度重视。
图片来源:摄图网
根据MSC发布的官方通知,护损费将按集装箱类型分别收取。对于广泛使用的干货柜(Dry Van Container),每柜收取人民币75元;对于技术要求更高的冷冻柜(Reefer Container),每柜收取人民币135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项费用并非额外加收,而是具有“预付抵扣”功能——所收取的护损费可在该集装箱后续产生修箱或洗箱费用时进行抵扣,最高抵扣额度分别为:干货柜不超过675元,冷冻柜不超过750元。这一设计体现了“专款专用”的管理理念,确保资金用于集装箱的实际维护,避免传统模式下因费用不清导致的责任推诿和维修延误。
长期以来,集装箱在跨境运输中频繁周转,经历长途海运、陆运、装卸、堆存等多个环节,极易出现箱体破损、污损、制冷系统故障等问题。一旦集装箱状态不佳,不仅影响货物安全(如受潮、污染、温度失控),还可能导致港口滞留、清关延误,甚至引发货主索赔。传统上,修洗箱费用通常在集装箱发生损坏后由责任方承担,但实际操作中常因责任认定复杂、费用结算滞后,导致维修不及时,影响集装箱的周转效率和可用率。
MSC此次推出的护损费机制,正是对这一痛点的创新回应。通过在集装箱使用初期即收取一定费用,航运公司可提前建立维护基金,确保一旦集装箱出现损伤,能够迅速启动维修程序,无需等待责任划分和费用审批。这不仅加快了集装箱的修复速度,也提升了整体船队的设备完好率,最终惠及广大客户——货主能够获得状态更佳、更可靠的集装箱,降低货损风险,提升供应链稳定性。
从行业视角看,这一政策也反映出全球航运企业对集装箱资产管理的精细化趋势。集装箱作为航运公司的核心固定资产,其使用寿命、维修成本、周转效率直接关系企业效益。通过护损费机制,MSC实现了从“被动维修”向“主动维护”的转变,有助于延长集装箱使用寿命,减少因频繁大修带来的资源浪费,符合绿色航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
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,护损费的实施意味着物流成本结构的微调。虽然每柜75元或135元的费用看似不高,但在大宗货物出口中累积效应不容忽视。企业需在制定出口报价和物流预算时,将此项新费用纳入考量。但同时,企业也应看到其背后的积极意义:更高质量的集装箱服务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货损率和延误风险,从长远看有助于降低综合物流成本。
此外,该政策的实施也对港口、堆场、修箱厂等配套服务链提出更高要求。为配合护损费的抵扣机制,相关方需建立更加透明、高效的维修记录与费用结算系统,确保每一笔抵扣都有据可查。这将推动整个集装箱服务生态的数字化与标准化升级。
展望未来,随着MSC在华推行护损费,其他航运公司是否跟进值得关注。若该模式被广泛采纳,或将重塑全球集装箱维护成本的分摊机制,推动行业形成更加公平、透明、高效的运营规则。
总之,MSC在中国大陆地区收取护损费,是集装箱管理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。它不仅强化了集装箱的维护保障,也体现了航运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升级。在全球贸易对物流效率与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,对每一个集装箱的精心呵护,正是保障全球供应链畅通无阻的坚实基础。
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: 4006979616,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。在线咨询